沒錢的時候就不能旅行嗎(沒錢可以去旅游嗎)
更新時間:2024-01-28 05:32:48
近一年來,在頭條分享了很多我個人的游記、攻略和旅行中的感悟。很多粉絲私信我說:從我的旅游文章中學習到了很多知識,同時也被一些問題所困惑,比如有的人問我:“大學剛畢業,應該去旅行嗎?還是等工作后有了穩定的工作再去旅行?”“生活中用錢的地方太多,以后寬裕了再去旅行如何?”“喜歡旅游又不舍得花錢怎么辦?”......面對粉絲的這些問題,根源在于大家沒有認清什么是投資,什么是消費,從而失去了很多機會。這些機會往往不僅是旅游的機會。通過這篇文章,相信可以解答大家的這些困惑。
投資和消費的區別
我們每天都要花錢,但在這些花銷中,有的是投資行為,有的則是消費行為。作為一名12年的金融從業者,我想告訴大家的是,并不是投資固收理財、定投基金、私募股權投資、炒股、期貨、外匯等可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看到盈虧的就是投資,還有著很多無形的投資,一樣屬于投資的范疇,它可以是投資我們的健康、投資我們的閱歷、投資我們的知識,最終的收益則是除去金錢之外的另一維度的收獲。
【舉個栗子】今天我花20元吃飯只是隨便買口吃的填飽肚子,這就是消費;同樣是20元吃飯,我們考慮下季節和應季的蔬菜,想想身體如何做一下飲食營養平衡,在填飽肚子的同時去養生,這就是投資,投資的是我們的健康。
【舉個栗子】一位女士去新加坡旅游逛免稅店,看好了一款愛馬仕的包包,她喜歡,能買的起但又不舍得花錢,最終咬咬牙買了下來。如果只是因為喜歡而購買,這就是消費,如果她覺得自己喜歡這款包,能為自己帶來自信和能量,背上這個包出席各種活動可以增強自己的氣場和影響力,為自己贏得信任和潛在的各種機會,這就是投資。
【舉個栗子】一位先生買了兩輛車,一款G65,用于商務出行,一款攬勝用于以后的自駕游。這款G65的購買就是投資,在他開著這個車出去洽談商務的時候,可以增加自己的實力和信任背書,提升了自己的底氣,帶去了更多的合作機會。而放在車庫里不常去自駕游的攬勝,就是消費。
旅行究竟是消費還是投資
旅行的主題和形式有很多種,每個游客所選擇的方式也是不同的。如果把旅游就當做是一次玩,到景點打打卡,走馬觀花一下,然后朋友圈曬些照片,收獲了一些點贊,這無疑是消費。
而怎樣的旅行才是投資呢?
這一切都要源自于我們對旅行的態度和認知。
【舉個栗子】
最近“窮游”的出行方式比較火,大家也在爭論著到底什么是窮游,到底應不應該去窮游。我相信,這是沒有標準答案的,因為每個人對旅游的態度認知不一樣。
很多人選擇窮游,并不是因為他窮,而重在他想體驗這樣的旅行方式,關鍵詞是“體驗”。有的人認為旅游是享樂的,花錢買罪受的窮游有點接受不了;而有的人覺得目的地賞景只是旅游的一部分,他們更看重整個旅行的過程,這個過程不論是享受還是辛酸的,都是值得老去以后的自己去回憶,是人生中的一筆財富,以這樣的心態去看待旅行,這就是投資。
除了這個例子以外,實際上旅行還可以為我們帶來很多。有些旅行的經歷,會讓我們對比出已有的幸福,倍增自己的幸福額度;有些旅行可以讓我們增加閱歷、眼界和談資、這些潛在的學識會讓我們多角度去看待一個問題,會打破我們曾經僵化的某些慣性思維。
從這些改變的思維和見解中,我們可能就會得到與眾不同的生活態度,這些態度就有可能吸引來志同道合的朋友,所可能產生的潛在價值是巨大的。
寫在最后
多數人的一生,都不是一帆風順的。大學畢業的時候,我們沒有收入;當我們有收入的時候卻發現還有更多的開銷等著我們,而生活的本質是什么呢?是在千辛萬苦不得不付出的花銷中得到一些自己想要的人生,旅游不是人生的全部,但卻是我們所向往的生活方式。
旅行很簡單,就跟生活中想吃什么一樣,它是生活的一部分,喜歡就去追求吧!以投資的角度去看待旅游,或許我們可以收獲更多,在經濟條件允許的前提下,盡早的實現自己旅行的夢想。